首页
五粮液五粮尊红瓶介绍
产品展示
新闻动态
栏目分类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五粮液五粮尊红瓶 > 新闻动态 > 韩国人的骄傲碎了一地!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证据不足,不但撤销了韩国泡菜、燃灯会、端午祭等申遗,还将对阿里郎、榫卯技艺等重新复核

韩国人的骄傲碎了一地!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证据不足,不但撤销了韩国泡菜、燃灯会、端午祭等申遗,还将对阿里郎、榫卯技艺等重新复核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0:03    点击次数:98

韩国人的骄傲碎了一地!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证据不足,不但撤销了韩国泡菜、燃灯会、端午祭等申遗,还将对阿里郎、榫卯技艺等重新复核

韩国人最近的脸色,估计有点尴尬咯……

前几年,他们可是把泡菜、端午祭、榫卯木匠技艺这些,一股脑儿地往“韩国文化”上揽,还时不时地在国际上抢着申遗,那时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,如今却又是何等的安静。

据鲁中晨报和大河报的报道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那边终于有了点动静,把韩国申报的五个非遗项目,直接给列入了“证据不足需待撤销”的名单,还明确说了,要重新核查。

这次的气氛,真的有点不对了,连韩国官方这次都不敢高调回应!

这事的转折点,大概是从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在2025年5月30日,提交了那一份厚厚的137项证据材料开始的。

拿一个大家最熟悉的例子来说,韩国老是宣称泡菜是他们传承了上千年的饮食文化。可是呢,我在看一些资料的时候发现,《齐民要术》这本书,在北魏那个时候,就已经把“作菹”的方法记载得清清楚楚了,里面连泡菜的制作流程都写得很详细。

现在这本书,在国家图书馆里还是能翻阅到的,就算拿到现在这个年代,它里头的很多发酵工艺,和现代泡菜工厂的流程,都还能对得上。更别说,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那些腌菜坛子,那可是两千多年前的东西了。

展开剩余74%

端午祭也是。韩国那边宣传说是萨满教仪式的延伸,是他们民族专属的。但其实啊,湖北早在战国时期就出土了大量的傩戏面具,上面那些文饰图案,和现在韩国江陵端午祭里用的图腾,几乎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还有一点挺有意思的,韩国的老文献里,自己也写过端午习俗是来自中原。这不就等于不打自招了吗?

再说到榫卯技艺,这个更是直接。在他们申报的27道核心工序里,有19道,竟然和《营造法式》完全一样。那可是宋代的建筑手册,即便拿到现在,都能当教材来用。而在河姆渡遗址那里,考古人员早就发掘出了7000年前的榫卯构件,而且那构件,既完整又规范,还很标准,就连现在的木工看了,都忍不住连连点头。

说实话,韩国肯定也是知道这些的,我当时就挺纳闷,他们为啥这么执着,非要抢先申遗呢?后来我才慢慢明白,这事儿真的不只是为了文化面子。文化遗产一旦被列入名录,就等于拥有了一种类似“符号产权”的东西,你可以向外展示,向内开发,还能申请专项资金和旅游方面的扶持。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文物保护,这背后,是实实在在的资源。

而韩国这几年玩得最溜的一招,就是把中国的文化进行“打包”,然后变成韩国原创的东西,紧接着就凭借着抢先注册和精心包装,实现“反客为主”的局面。从2005年,他们成功地把江陵端午祭送进了联合国非遗名录开始,申遗的节奏就没停下来过。泡菜、燃灯会、木匠技艺等等,每一项都和中国有着历史上的联系,他们却巧妙地包装成了韩国千年传承下来的东西……

很多人对这种文化行为,可能没有太多感知。但你如果去看看韩国的教材是怎么写的,就能明白问题有多大了。他们的课本上,真的就写着端午节是韩国古代人自己发明的,说泡菜是民族的灵魂,还在纪录片里拍着,说中国模仿他们。这不是开玩笑,这真的是现在韩国国内教育的内容。

那这次为什么会被联合国“打回来”呢?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:

文化传承链条断裂,没有完整证据支持本土起源。 也就是说,他们拿不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些文化是他们自己独立发展出来的。

拿不出比中国更早的文献、实物或传承记录。 这一点就很关键了,毕竟谁的证据更早、更扎实,说话自然更有底气。

多项技艺与中国古籍、文物重合率过高,涉嫌文化重构。 这个就有点直接了,当你的东西和别人的非常相似,甚至几乎一样的时候,就很容易让人质疑你的独立性。

韩国那边确实补交了一些资料,但说实话,拿不出真正能够支撑他们说法的“硬货”,这一点才是最致命的。原本计划在今年8月进行审议的这五个项目,现在全部都被归入了“待复核”的行列。韩国方面当然不服气,但这次,他们真的好像发不出什么硬气的话来了。

有人或许会问:“这真的有那么重要吗?不就是几个文化节、几罐腌菜嘛。” 我起初也是这么认为的。但后来我翻看了韩国文旅部的预算和产业报告后,才意识到,从2015年起,他们每年都投入了数千万的资金来推动这些项目。像泡菜节这样的活动,每年吸引的游客都超过一百万人次。就连榫卯工艺,都被打造成了国家级的绿色建筑标准。如果这些东西本身就是“借”来的,那这些收益,也就相当于是“偷”来的了。

你可以借用一个传统,但你不能篡改源头。

中国这边提交了137项证据:文物实物、古籍比照、地域考证,几乎是把能拿出来的都拿出来了。

你说泡菜?好,我们有2000年前的坛子。

你说榫卯?行,我们有7000年前的构件。

你说端午?可以,我们有战国时期的傩戏面具和汉代的龙舟画像砖。

这并不是说文化要“抢”,而是要尊重文化的源头。

韩国此前凭借着话语权抢先一步以及较强的包装能力,在国际上可以说是风生水起。

要是没有联合国此次强硬地要求补交传承链条,这些项目或许真的就会被默认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。

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料、有趣,欢迎点赞、在看、转发三连支持!🧡还想第一时间收到推送,也可以给我个星标⭐~谢谢你看我的文章,我们下次再见。

下次我们继续聊点有意思的。

发布于:安徽省